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民主党派» 民盟支部

民盟北京建筑大学支部介绍

北京建筑大学民盟组织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五十年代成立时期;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文革时期;七十年代后期至现在。

一、五十年代成立时期

我校的前身是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当时正是三反五反运动之后,吴晗同志是兼任的校长,同时又是北京市民盟市委主委,因此本院很早就有了民盟成员。1955年我校只有两个盟员王硕克和鲁掖,因为人少,两位同志在北京市道路工程局民盟支部过组织生活,后来为使我校能够建立民盟基层组织,又发展了高履泰。这时三人脱离了道路工程局,于1956年秋组成了小组。 1956年11月民盟北京市委发展基层组织,得到了当时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党组织的支持, 由吴晗同志亲来我校建立民盟支部,宣布王硕克为主委、鲁掖为副主委,第一批发展的盟员有臧尔忠、崔世魁、巩一波、周斯济等人。由于吴晗同志亲自建立这一民盟基层组织,很受党组织的重视。 1956年冬季北京市九三学社也在我校建立了基层组织,主委为张人隽,副主委为何鼎新。 1957年初以来党组织时常召开民盟、九三学社两支部负责人的会议,听取群众的意见,协商研究。 1957年夏季起到1958年春我校展开了反右派运动,鲁掖、张人隽被错误地划为右派。 1958年我校升格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民盟支部的王硕克调到建筑科学院工作,鲁掖也去劳动。

二、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文革时期

1960年以来,处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我校盟员与党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在教学和生产劳动的战线上,受到了同甘共苦的考验。不久由于工厂的顾厂长返回江苏省原籍,离开我校,盟市委与党组织协商由周斯济任主委,这时支部活动不多,也没有发展盟员,而且有些盟员也调离我校。 1966年晚春批判“三家村”以后,吴晗同志受到批判,我校民盟支部早已没有活动。 由1966年夏至1976年“文化革命”期间,我校盟员参加了“文化革命”运动,尽管经受了风风雨雨,但是与党肝胆相照、同甘共苦,始终不渝,运动之后又意气风发地投入各项工作。

三、1977年以后时期

1977年我校恢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盟市委派封松筠同志来我校党组织协商由高履泰任主委,换届以后由傅裕寿任主委。 这时我校其他民主党派也恢复起采,党委成立了统战部,先后由吕延勇、刘宽、王彬、张凡、张连琪、金辉、张素芳、冯宏岳、孙冬梅等同志负责;设立了民主党派活动室,定期召开会议,民主党派受到党委的重视和关怀。

2008年10月28日,民盟支部召开换届宣布大会,民盟西城区委常务副主委、西城区政协副秘书长赵勇,学校党委统战部长冯宏岳出席会议。本届支部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陆翔;副主任委员-陈红月;委员:武才娃、高金岐、罗德安。

2016年3月16日,民盟支部召开换届选举大会,本届支部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陆翔;副主任委员-张复兵;委员:秦红玲、季节、常宏达。

2020年8月26日,民盟支部召开换届宣布大会,民盟西城区委专职副主委李新,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长白莽,副部长高瑞静出席现场会议。本届支部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季节;副主任委员兼老龄委员-张复兵;组织委员-秦红岭;宣传委员-常宏达;社会服务委员-孟莉;参政议政委员-曾德民;民主监督委员-张勉。

民盟支部自成立以来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始终致力于为首都建设和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在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善北京旧城四合院人居环境、以及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先后完成数十篇调研报告,多次荣获市委统战部、盟市委、盟区委各项奖励,其中有十余次获得西城区委统战部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先进支部,两次被评为市先进支部。目前支部盟员中有北京市人大代表1人、北京市政协委员1人、西城区政协委员1人、民盟北京市委相关职务3人、民盟西城区委相关职务5人、政府规划专家顾问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