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建大故事】土木学院何淅淅教授:建大人要有NO.1精神!

    “我们是非常热爱建大的一波人!有时候把自己称为BUCEAER,就是建工学院者!”我们都被何淅淅老师幽默的话语逗笑了。
初次见到何老师,她正在和她的学生们轻松地交谈,我们也自然加入其中,听何老师讲起了她的经历,“自从1986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一直在这里,已经28年了,看着建工学院一点点地成长,真的是很热爱这个学校。”
老师说,走在大街上看到现代化的建筑楼群,随时感受着我们学校的校友的卓越成就,真的很自豪。我们培养的是首都的建设者,要有一种精英意识!要有NO.1的追求!
也正是因为此,她看到有些学生天资很好但是学习不努力,就会很心痛。所以在教学中以严格著称,所谓的严格,首先是对自己的严,把能教的都教给学生;然后是对学生、对作业和考试的严。
老师主讲《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这是土木工程的核心专业课,这门课不像一些基础课的知识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直接面向工程实际和紧扣行业规范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所以在备课的时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课件,加入专业方面最新的进展比如高层建筑排名等。“我曾经刷夜做ppt备课,从晚上一直做到早上7点,直接就去上课了,这样的情况当时一周两三次持续了几乎一个学期。”当被问到这样做会不会很累时,她说,“我一直觉得教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当你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就一点不觉得辛苦。”
除了为学生提供及时更新的、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外,何老师还非常注重思想引导,她常常会在上课前跟学生聊一聊最近发生的新闻,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她说,“清华、北大的学生和我们的不同就在于他们立足点高,当我们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与国家、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时,人的眼界、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就会提高,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何老师的课程知识面广、语言富有激情,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何老师在作业和考试上从来不会“放水”,并注重同学们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也会定期查看同学们的书和笔记,除了常规习题之外,还会安排学生学习设计软件、撰写课外调研报告、练习写工程字,这些环节都会记录到平时成绩里。严格是对学生的负责,“我是严在过程上,因为这门课需要严谨的计算和强烈的工程责任感。学好这门课就像学开车一样怠慢不得,学不会、练不好就上不了路。”何老师说。
 “学、问、思、辩”是1912年作为小学生的周恩来在他的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提出的学习的四个阶段,他指出学习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这四个字实际上也精辟地概括了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做法。何老师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问问题的人太少,思考进而辩论就更少,能“问”就已经变得很可贵。因为专业知识很复杂,学生们在一二三年级学习的基础课特别是学科基础课是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的,她希望同学们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互相问问题、解疑答惑,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希望同学们都能取得好成绩,将来在业界站稳脚跟,怀揣NO.1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采访最后,何老师的鼓励正像她的人一样温暖坚韧、充满力量!

寄语建大:
我们都是首都的建设者,所以要有一种精英意识!要有NO.1的追求!

采访人:记者团  程媛  张梦遥  赵镜楚
编辑/撰稿: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