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严谨治学 以身作则——美女教授侯妙乐的治学之道

  侯妙乐,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长城学者。2005年7月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学位,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建筑遗产精细重建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建筑大学测绘工程二级学科带头人,兼任北京测绘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和《地理信息世界》杂志副主编。

  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十几年中,侯妙乐一直致力于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有:200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0年入选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入选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5入选北京科技新星交叉项目培养计划,2016年入选北京市百千万工程和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同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爱岗敬业,用心执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侯妙乐教授严格遵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道德风范,热爱教育,热诚教学,主讲“GIS原理及应用”、“空间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在教学方面,侯妙乐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作为其奋斗目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钻研,同时做到了课程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术性、职业性和学生个性发展三者的统一,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综合化、人文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侯妙乐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并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课堂教学。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

  严谨治学,勇于创新,争当科研的骨干力量

  侯妙乐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勤奋钻研,知难勇进,求索不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科研组织管理能力,科研态度端正,思想活跃,创新性强。作风严谨,任劳任怨,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始终处于前沿领域。注重密切联系实际,注重与社会重大需求密切结合,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结合北京市文物数字化应用的重大需求,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所必须解决的文物数字化建模、展示两大主题,自2005年以来,侯妙乐团队就一直从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特别是大型复杂文物三维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方面的科研与成果推广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是提出了大型复杂文物高精度信息留取技术,发明了基于精密点位测量数据的三维扫描控制定位工具与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了大范围高精度亚毫米级信息留取的技术难题。二是提出了文物多基准动态正射影像图与三维骨架线图生成方法,建立了由文物正射影像图、骨架线图、特征线划图、三维模型等九大类图组成的文物空间信息多元数字化表达体系,突破了传统手绘线划图的文物信息的单一表达模式。三是提出并实现了定量化的文物三维虚拟修复新方法,克服了大型复杂文物传统修复方法仅主观经验缺乏定量化手段的不足。基于四元组模型的文物三维模型形式化表达方法,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文物三维模型展示和虚拟修复系统。四是发展了特大异形文物的精细三维信息留取与重构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针对大佛和造像类文化遗产的三维重建于相关应用,系统地实现了从精细化数据采集、建模、管理、展示、模拟、虚拟修复和公众服务。

  以此建立的文化遗产三维信息留取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为首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弘扬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可靠的技术支撑,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为首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服务。同时,也为同类技术的学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借鉴,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研究及应用;在研究与成果转化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的专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促进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科技进步方面起到了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物空间信息多元数字化表达”、“文物三维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技术”等相应技术也已在千手观音、潼南大佛、大佛湾石刻、南越国宫署遗址、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江津大佛、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柬埔寨吴哥窟、蒙古国辽塔等国内外六十余项文物保护项目中成功应用。期间,已发表有重要影响的论文50多篇(其中SCI、EI收录/录用论文17篇)、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

  2011年“岩土文物三维精细化测绘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北京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多源数据融合的精细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十)。2016年“大型复杂文物三维信息留取与虚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求实创新,以研促教,带头开展学科建设

  作为学科带头人,侯妙乐同志在学科学位建设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带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曾多次组织团队教师熬夜展开项目申报工作,早来晚走,辛勤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侯妙乐教授还牺牲了大量周六日、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团队成员进行科学研究、推进项目进度。侯妙乐教授的研究工作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所在的教育部代表性古建筑数据库工程研究中心与建筑遗产精细建模与健康监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10年一直从事文物数字化相关研究,在全国率先引入三维激光完成高精度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的数字化采集、激光点云大数据数据管理应用及自主系统的研发。通过对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关键理论研究及技术攻关,形成一套建筑遗产精细重构与健康监测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构建集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可视化、监测、模拟、虚拟展示的面向未来的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基础平台;汇聚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自信的高层次人才,搭建国际化的多学科、全过程科技攻坚队伍,推动高起点高水平建筑遗产保护高端智库,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引领全国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开放式重点实验室,为政府文化遗产的保护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开发应用的全面支持。

  同时,以建设北京市一流学科为目标,不断优化学科方向,引进学科人才,以学科评估为抓手,强化学科基础研究的力度、层次和水平,促进高水平、标志性成果产出,提升学科建设实绩。

  侯妙乐教授在政治思想、科学精神和学风方面表现突出,秉承“严谨治学、以身作则”的理念,坚持“勤奋、求实、创新、服务”的工作作风,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实事求是,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管理能力,是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