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统战知识

中国侨联简况

一、中国侨联的前身——延安侨联和全国侨联筹委会

  国内归国华侨社团组织是伴随着华侨频频回国参加革命和建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主革命初期,爱国华侨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斗争,所以孙中山先生赞誉“华侨是革命之母”。此后,一批批海外侨胞纷纷回国,为了广泛团结联络海内外侨胞,为祖国、为家乡多作贡献,在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归国华侨自发组织各种社会团体。这是先期的归国华侨组织。

(一)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旅居海外的爱国华侨群情激奋,同仇敌忾,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散居在五大洲的1000多万华侨纷纷成立了近千个抗日救国的群众团体,大力宣传抗日,捐献财物支持祖国的抗战等等。在全面抗战中,一批又一批华侨热血青年离别亲人,从海外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与祖国军民一起,同敌人浴血奋战。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重庆、上海、昆明等地的归国华侨,纷纷成立“华侨联合会”等群众组织支援祖国抗战。1937年7月成立了“华侨留延(安)办事处”。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华侨青年较多的陕北公学设立“华侨救国联合会”。1940年9月5日,由“华侨留延(安)办事处”发起,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了延安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来自新加坡、英国、法国、美国、印尼、爪哇等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华侨以及留在延安学习、工作的300多名归侨出席了大会。会议决定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根据大会简章规定:延安侨联的宗旨是:一、加强对海外侨胞的联系和宣传;二、组织华侨归国抗战,参加边区经济建设和兴办各种企业。延安侨联成立后,便成为当时在延安的主要群众团体之一。延安侨联自成立开始,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和华侨统战工作,它团结广大爱国华侨对陕甘宁边区的抗日对敌斗争、宣传、文教、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例如1940年5月,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组成的“回国慰劳视察团”抵延安慰问视察,留延华侨热情欢迎,协助做了许多接待工作。抗战胜利后,   1946年3月12日,延安侨联在延安王家坪大礼堂召开会员大会,80余名留延华侨参加大会。大会决定改“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为“延安华侨联合会”。1948年延安侨联转移到晋察冀解放区的河北平山县,下半年延安侨联为选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召开会议,会上决定改“延安华侨联合会”为“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侨联为新中国成立后侨联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在华侨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1950年7月8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华侨联谊会筹委会,拟在原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基础上,改组扩大成立全国归国华侨联谊会。不久,北京成立了北京市归国华侨联谊会。稍后,在归侨集中的地方,如上海、广州、厦门等地相继建立了归侨联谊组织。到1956年,全国各地的侨联组织已发展到七八十个。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工作、学习的华侨不断增多,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侨联组织已成为各地侨联和广大归国华侨的迫切要求。

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做出决定: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推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为筹委会主任委员。

二、中国侨联历届代表大会

(一)第一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

  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1956年10月5日至12日,第一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济深、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国务院内务部部长谢觉哉、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全国侨联筹委会主任陈嘉庚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庄希泉作了题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当前的基本任务”的报告;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廖承志、方方等作了报告和讲话。大会通过了全国侨联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31人组成的全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和由43名常委组成的常委会,陈嘉庚先生当选为全国侨联主席。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代表356人出席了大会,800多名华侨和港澳同胞列席了大会。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全国侨联)是侨联的全国性组织,她的成立标志着全国各级侨联进入了发展的阶段。1966年前,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成立了省一级侨联组织 ,不少重点侨乡的市、县也先后成立了基层侨联组织。在全国侨联的统一指导下,各地侨联积极发挥作用,赢得了广大归侨、侨眷和国外侨胞的信赖,侨联的地位和威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第二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

  十年动乱,使全国侨务工作遭到严重的破坏,全国侨联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2月17日至28日,第二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廖承志等出席大会开幕式,李先念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词,廖承志作了题为“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报告,大会还修改并通过了《全国侨联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第二届全国侨联委员会委员237名,常委会常委54名。名誉主席:廖承志。主席:庄希泉。63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在1978年到1984年的5年时间里,侨联的省一级组织由14个发展到28个,即除西藏、台湾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00多个地、市、县成立了侨联组织。侨联工作相继恢复。

(三)第三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

  1984年4月11日至16日,第三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乌兰夫、习仲勋、杨尚昆等出席了开幕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侨联第二届副主席连贯致开幕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词,洪丝丝副主席代表庄希泉主席作了题为:“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新的贡献”的工作报告。16日,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彭真、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接见了与会全体代表。这次大会总结了几年来拨乱反正、落实党的侨务政策的成绩,讨论研究了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侨联工作的设想。大会修改并通过了全国侨联新的章程。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第三届全国侨联委员会委员277名,常委71名,顾问13名。名誉主席:叶飞、庄希泉。主席:张国基。694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好形势下,各地侨联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国县级以上侨联